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未畢業就被搶空|職業教育真的成為“香餑餑”了嗎?
近期,一則職校畢業生“人手2到4個錄用通知”的報道引發公眾熱議。職業教育高就業率的背后是一種偶然現象還是時代趨勢?為何職業教育歧視在社會中依然存在?又應該如何迎來職業教育的高光時刻呢?
全文3399字,閱讀約需7分鐘
圖片源自網絡
當千萬高校畢業生還在為畢業無處可去焦慮迷茫的時候,有一類學校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一搶而空,甚至提前兩年被“預定”。據央視12月12日報道,我國中高級技工需求旺、薪資高,但缺口大,有的職校畢業生“人手2到4個錄用通知”。部分來校招聘企業沒有招滿,甚至空手而歸。該話題在目前就業難的大環境下迅速引發網友關注,“職校學生人手2到4個offer”“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未畢業就被搶空”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起全網熱議。
有網友表示很羨慕,認為職教生在就業市場越來越吃香,職業教育也迎來了新風口,應轉變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不如本科生的觀念。
但也有網友對職業教育的就業環境與就業前景并不看好。有網友直言不諱:“Offer”再多,職業教育也不“香”。
一邊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一邊是對職業教育的低認可度,對職業教育的評價為何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職業教育就業率何以逆襲
報道中,深圳技師學院的受訪教師專門提到:“來校招聘的企業全部沒有招滿,甚至空手而歸?!痹诰蜆I內卷化的時代,職業教育生就能拿到2到4個offer,這是偶然現象還是時代趨勢?根據教育部官網顯示,近5年,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水平,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在90%左右,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在95%左右。
圖片源自網絡
高就業率的背后,是市場需求與培養模式的共頻共振。
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國勞動力市場存在結構性矛盾,技工類人才缺口大,存在供需失衡問題。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技能勞動者已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萬人。但我國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口總量的比重僅為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比重為28%。這種缺口問題傳遞到企業端,就明顯的就是“招工荒”。在2021年4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一項對包括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約44%的企業的“招工難”反映在一線普工、高技能人才以及技術工人的短缺與需求上。
從培養方式上看,職業教育的優點在于定位明確,特色鮮明,緊跟社會需求設置技術專業,因此學生在實踐能力、經驗等方面優勢更加突出。報道中的深圳技師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地處深圳的區位優勢,精準把握市場、行業的人才需求,預判甚至引領行業的人才需求方向,以此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設置專業,培養出“搶手”的學生。
此外,職校生在進入企業后可以直接上崗,節省了大量的業務培訓時間。因而更加容易得到注重效率的企業青睞。
職業教育認可度低緣由何來?
2021年《教育家》雜志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有近七成受調查者認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社會認可度”。
職業技術教育的就業前景那么好,為何很多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難以提升?
“一流學生進重點,二流學生上大本,三流學生進職?!钡恼f法道出職業教育的尷尬。職業院校常常被認作是部分學生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備選,再加上“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社會中廣泛存在,公眾在生源質量、就業環境、發展前景與職業榮譽感等多重因素考量下,對職業教育望而卻步。
10月份,《中國青年報》教育科學部向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意向。問卷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職業院校學生不愿選擇當“藍領”,其中就與藍領的工作環境、職業前景、滿意度有關。有學生認為,在一線基層崗位工作枯燥單一,比如整天只能跟一群“啞巴”機器打交道,交友圈子太窄;有學生認為,制造業等基層工作環境差、工資低且前景不好,可能會把自己一輩子的銳氣都磨沒了,躲在那個地方熬年頭,只會感受到安穩;還有學生覺得,工廠、工地、車間等的工作勞動強度大,卻很難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安徽奕輝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中年技工朱安國曾表示:公司招不到年輕人,招到了也留不住,年輕人希望工資高、工作輕松,還想要上升空間。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劉玉照教授認為,職業教育之所以不獲民眾認可,與教育回報有很大關系,“大家都是奔著大學去的,在上了大學之后明顯就是教育回報的提高?!丙溈伤佳芯吭喊l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5440元,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295元;與2015屆相比,五年來本科生起薪漲幅為23.6%,高職生起薪漲幅為15.7%。由此來看:高職畢業生的平均收入與本科畢業生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迎接職業教育的高光時刻
“實業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绷暯娇倳浽诼殬I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目前我國正處于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是當下最重要的目標任務之一,而職業教育水平是其重要基礎。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認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個新發展格局中,一個關鍵詞就是實體經濟,國家制造業需要的教育是就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提供了70%的一線勞動者,職業教育是中國下一階段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發展職業教育也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提升我國的教育質量以及教育成果轉換,能夠更好發揮社會服務中的教育支持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要想讓職業教育成為“香餑餑”,需要為職業教育正名。從國家層面,關于職業教育利好政策不斷。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今年6月7日,《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明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12月9日國務院學位辦印發意見,職業本科納入現有學士學位工作體系,按學科門類授予學士學位,在證書效用方面,兩者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此外,從2019年以來,教育部還教育部批準設置了32所職業本科學校,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茖哟蔚摹疤旎ò濉?。
從就業環境來看,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提出實施工資激勵計劃、構建技能形成與提升體系、強化評價使用激勵工作等政策措施,全面改善技術工人的待遇水平。近期,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著力優化職教學生升學就業社會環境。
這些方案為解決目前社會中存在的“唯學歷論”,職業教育“有技能沒學歷”等痛點問題,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為技術工人獲得更多職業榮譽感提供了有力保障。
360行,行行出狀元,無論是一流的科學家還是高素質藍領工人,都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人才。職業教育的發展拓寬了學生成長成才的路徑,讓學生的選擇更加多元,在不同賽道上擁有一技之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原所長趙志群所言:職業教育和精英大學專業教育一樣,其任務都是教會學生學會工作。清華大學的任務是培養科學家,它設法教會學生如何去從事科學研究這項工作。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從事應用型的工作。他們的學習內容都是工作,只不過這些要素的組成方式不同而已。
在職業教育變革與“用工荒”“就業難”的多重背景下,家長和學生應轉變對職業教育的傳統偏見,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與就業觀,結合學生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成才、就業渠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職業教育要想迎接高光時刻,應增強職業教育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打造職業教育學校品牌,注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必然會產生相應的技術迭代,更加需要接受過相應職業教育培訓的技能型人才。10月20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預計到2025年,制造業十大領域技能人才缺口將近3000萬人,找3000萬大學生比較容易,找3000萬個高級技術人員不太容易,要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就離不開職業教育?!甭殬I院校在這個節點上“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職業技術院校應抓緊這個契機,提升辦學水平,找準市場的結合點與技術發展趨勢,主動進行校企合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能工巧匠,早日迎來職業教育的春天。
內容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