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怎樣幫助城市轉型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是全球大國競爭的重要科技和產業領域。各國紛紛加快戰略部署,通過發布頂層規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鼓勵支持技術研發、嘗試推廣道路測試示范及運營項目等方式,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我國已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納入國家頂層規劃,通過制定法規標準、探索中國方案實踐路徑、加速跨產業協同、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測試示范等方式搶占發展制高點。在國家政策指引下,各地政府積極響應,陸續建立了一批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示范區。目前全國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無錫、重慶、深圳、廈門、南京、濟南、成都、合肥、滄州、蕪湖、淄博等兩批共16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是探索解決汽車社會問題的重要路徑,有助于解決城市汽車社會面臨的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此外可以填補末端物流配送、環衛作業、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勞動力缺口,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社會公平性,更好地保證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汽車出行權利與便捷舒適度。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的歷史性機遇。如今,智能網聯汽車不再是傳統單一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與運載工具,而是與交通、通信、能源等領域深度融合的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結合城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可以有效引導完善產業布局,助力城市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協同帶動先進制造、高端芯片、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北斗定位等產業進步,同時帶動招商引資、人才引育,加速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近期,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在研究和總結各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狀況及借鑒意義的基礎上,首批選取了國內17個重點城市,建立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評價模型和指數評價體系,綜合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特點、示范應用、社會效應等內容,對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處于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競爭力第一梯隊,長沙、杭州、蘇州、重慶、武漢、天津、南京等東部地區省會城市及重點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二梯隊,無錫、西安、合肥、長春、鄭州、成都等處于競爭力第三梯隊。
第一梯隊城市中,北京、上海在各個指標方面展現全面優勢,廣州整體發展平衡,各項指標處于領先水平,深圳得益于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在政策方面優勢顯著,但示范應用和融合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第二梯隊城市中,長沙在示范方面的領先優勢有效彌補了產業、創新等領域的相對不足,整體競爭力在第二梯隊領先。杭州、武漢、天津等城市,得益于城市整體規模、體量、產業基礎等方面優勢,在消費推廣、融合發展等方面更為領先。
第三梯隊城市中,雖然相比第二梯隊城市有一定差距,但整體差距并不明顯,依然在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布局中處于前列。其中無錫在融合發展支撐力、成都在創新競爭力等方面基礎較好,可以牽引帶動產業快速發展,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城市評價結果為衡量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了有效量化工具,根據評價結果,部分城市已經形成發展特色與差異化優勢,汽車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形成了以主要城市或城市群為發展中心,打造優質產業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郭妍妍)
總體來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成為地方產業布局和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的焦點,對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發展、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升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雖然部分城市相關產業布局較為領先,但絕對優勢尚未形成,如何搶抓機遇實現大發展,成為各城市正在破解的難題。下一步行業格局的塑造,需要地方政府進一步調整思路,抓住機遇、超前布局,力爭在我國交通強國建設中率先突破,在未來交通發展的大格局中謀得先機。(作者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高級產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