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加力 萬億智能網聯賽道迎來“新面孔”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水平逐漸提升以及相關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攀升。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加快向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互聯網、汽車產業、交通產業的融合與創新發展正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并迎來商業化運營的下一賽道。多家投資機構預測,到2030年,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將催生萬億元市場空間。已構建起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最牛風投城市”合肥在智能網聯汽車賽道雖起跑速度不及北上廣,但正奮力追趕,借助整車廠、政策、人才等優勢,著力構建完整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并加快場景化應用,逐步走出產業發展的“合肥模式”。
發力,憑借發展優勢
合肥發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具備良好的基礎。合肥擁有江淮、大眾(安徽)、比亞迪、蔚來、合肥長安等主機廠,以及國軒高科、陽光電源、華霆動力等為代表的動力電池及電機、電控系統企業集群,構建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體系。在整車企業的帶動下,國內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傳感器件、芯片、車聯網等龍頭企業近幾年也紛紛落戶合肥。
合肥市經信局裝備工業處副處長潘澄海介紹,整車及零部件配套企業正在逐漸向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合肥市已階段性完成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布局,接下來將聚焦新能源商用車、供應鏈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通過招引頭部企業的方式來加速產業生態的構建。
智能制造看合肥,智能網聯在包河。合肥依托主城區包河區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2019年8月,包河區與市經信局牽頭成立了合肥市5G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整合了全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機構及院所、三大運營商、整車廠等優勢資源,集聚發展力量,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聚能。
此外,包河區聯手北京中關村共建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以智能網聯為核心,推動項目招商和資源引入,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運營模式,搭建智能網聯產業服務平臺。據合肥中關村協同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璐介紹,園區目前入駐企業68家,其中智能網聯汽車類企業占比約70%,覆蓋環境感知、決策控制、云平臺、車聯網-V2X、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圖及信息安全等多個領域?!笆奈濉逼陂g,園區將積極打造智能網聯關鍵零部件供應鏈基地,預計入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100家。
政策方面,為推動智能網聯產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包河區研究出臺了《合肥(包河)智能網聯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方案》,作為安徽省首個發布智能網聯專項規劃的城區,包河區從規劃指引、場景搭建、投資促進、檢驗檢測四個維度發力,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行了全面布局。近日,為適應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新的發展需求,推動實現由道路測試向示范應用擴展,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領導小組正式印發《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明確將加快在特定路段和區域探索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
人才方面,相較于傳統汽車行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對“汽車+IT+通信”復合型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合肥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10多所高校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電科38所等知名研究機構,在人才方面已經提早進行了布局。
據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張炳力教授介紹,針對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緊缺問題,2016年合肥工業大學依托車輛工程專業創辦了國內首個“智能車輛技術創新實驗班”,通過五年的探索,2021年申請并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率先在國內創辦了“智能車輛工程專業”,當年已開始招生。
作為中國頂尖學府,中國科技大學在智能汽車研究領域,每年培養100多位高端人才。
此外,潘澄海表示,后期將實行差異化的人才培育政策,推動相關高職院校增設一些市場需要的專業,支持由高校牽頭、龍頭企業參與,共同研發針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引導專業的師資力量和社會資源介入職業教育,讓職業教育更加貼近市場需求,為職業教育人才打開上升空間。
破局,探索“合肥模式”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依然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要實現“聰明的車,智慧的路”,車路云圖深度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調研發現,當前階段,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面臨跨部門協作、路權開放、法律法規、商業應用等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合肥正努力走出一套自己的模式,加快推動產業規?;l展。
一是開展垂直協作,完善協調發展機制。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涉及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個領域,打破行業壁壘、協調政府部門間合作,已成為產業發展關鍵之一。為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合肥市成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經信局牽頭協調公安、交通等市直部門,指導各縣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工作機制的深度協同縮短了部門溝通的時間成本,市縣共建的組織方式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能,來合肥進行道路測試的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反饋合肥快速的政策響應機制極大地加快了他們測試落地的進程。
數據方面,合肥正在構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深度融合的數據體系。合肥市公安局牽頭投入超8億元建立智慧城市“交通超腦”,主要用于交通數據的采集、整理和應用。目前,合肥市主要的1000多個路口,都進行了互聯互通,且具備實時響應能力。2022年,包河區將啟動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中心,屆時“交通超腦”和智能網聯的大數據中心將進行深度的協同和溝通,共享核心交通數據,并提供實時響應服務。
二是成立發展基金,“真金白銀”給予支持。
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如果說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的戰略抓手,那么專業的產業投資基金就是驅動產業發展的有效助推器。為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合肥市建投公司與蔚來資本共同組建合肥蔚來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30億元,該基金已于2021年12月成立,并于2022年3月完成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基金主要對低碳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在智能汽車產業鏈的應用,以及新型汽車生態體系下蘊含的多元化優質項目進行從早期到成長期的跨階段股權或準股權投資。
潘澄海表示,針對有意向落戶合肥的智能網聯頭部企業,合肥市還將給予“一事一議”政策,在融資、政策、土地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
三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多元化場景應用。
當前行業內主流觀點認為,完全的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時間區間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大規模應用可能比該時間節點更靠后。在大規模推廣無人駕駛技術之前,合肥市開始加大測試道路開放力度,積極推動封閉、半封閉的場景應用。
道路測試是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和應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智能網聯汽車在正式推向市場之前,必須要在真實交通環境中進行充分的測試。3月14日,合肥市允許白犀牛無人配送車在合肥市高新區規定的路權范圍內開展公開道路測試。白犀牛開始路測,標志著合肥市無人物流配送正式開啟。在測試階段,白犀牛將與相關超市合作,在超市周邊3公里至5公里范圍內進行生鮮、商超的配送。后續在測試完成以后將會進行規?;茝V。
據悉,目前無人物流車頭部企業新石器、京東無人車等均提交了測試申請,合肥市經信局已委托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開展方案論證評估工作。
在智能網聯汽車賦能智慧交通建設方面,安徽省已建成首條5G智能網聯汽車公路示范線,位于合肥塘西河,全長4.4公里。5G示范線上的六個路口部署智能網聯路側感知系統,以智能路側終端T-Station、微波雷達、圖形計算單元GPU、檢測相機的多元融合,實現超視距感知、紅綠燈識別與行人預警等基于5G的智能網聯場景應用。
據了解,合肥智能網聯汽車云控中心由北京星云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主導設計與建設。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OO石勇表示,云控中心基于X-Cloud網聯云平臺,遠程管理5G示范線上所有自動駕駛車輛、路側感知設備和交通設施,提供云邊端一體化解決方案,可構建車路云全時空互聯互通的智慧交通應用生態,實現交通精準管控,助力構建基于V2X的5G示范線的應用場景。
近期,安徽多地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合肥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葛晴表示,為提高防疫隔離點工作人員的安全性和保障能力,公司數十輛多場景無人駕駛清掃車、無人駕駛洗地車、無人駕駛消殺車等已在合肥南站投入應用。不僅減輕了隔離點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員與隔離人員之間接觸頻次,降低了傳播風險。
潘澄海表示,基于市場邏輯和城市內生需求,合肥計劃將具備測試驗證能力的中關村協同創新智慧園、濱湖森林公園、合肥港等典型場景和區域向社會免費開放,其中,中關村協同創新智慧園可以提供20余項無人車和有人車的測試能力,濱湖森林公園具備車路協同測試響應能力,合肥港可提供無人港口設備測試驗證能力。
目標,推動場景規?;\營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從道路測試階段進入示范應用、商業化探索階段。合肥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工作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需要進一步開放道路,開展無安全員測試,在特定路段和區域探索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和商業化探索。
根據《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中高級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環境市場化應用,多級別、多場景智能汽車測試和智能交通示范路網設施環境基本建成,智能網聯汽車新車占比達到30%以上。
構建豐富實用的應用場景是車聯網產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據了解,合肥市將通過與國家部委、頭部企業、行業專家等持續溝通,評估相關智能網聯項目是否符合市場和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否在市場化的邏輯之下形成閉環,通過低強度補貼、高強度賦權、多場景應用的方式支持智能網聯企業和產品走向市場、走向社會。
“‘十四五’初期,我們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進行兵團作戰,集聚資源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項目,為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布局時我們慢了半拍,錯過了不少優質項目,但沒有關系,拳頭收回來打出去才更有力,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的賽道有萬億級容量,這個賽道中一定少不了我們合肥的身影?!迸顺魏1硎?。
來源: 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