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2023-02-03 16:14:31
fxb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對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做了具體規劃和布局,如“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優化職業教育地位”等,為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繪制了宏偉的藍圖,指明了發展方向和路徑,提振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信心和勢氣。
1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在社會層面“認可度”不高
調查顯示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是“末路選擇”,只有考入本科無望的學生才會選擇報讀職業院校,從家長到考生一致對職業教育產生抵觸心理,抗拒當技術工人難有出頭之日,導致職業教育認可度下降,報考職業院校成了考生“無奈之舉”“末路選擇”的窘迫。
(二)職業教育同產業發展“契合度”較低
職業教育是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賦能、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為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和跨越式提升蓄力添勢。當年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社會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需求側多元化日新月異、技術攻堅發生歷史性變革,但是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實習實訓、技能考核、創新能力等與產業發展需求還未能實現有效銜接達成同頻共振的效果,還無法從區域產業定位、產業結構、產業特色等角度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技能培育、實習實訓、專業技能提升等。
(三)職業教育與人才需求“匹配度”較低
職業教育培育的人才模型及成效與當代企業對人才職業、素養需求還有較大差距,職業教育的學生校內以理論學習為主,車間實習實訓為輔,校內期間無法充分得到技能進步、技術革新、技術創新,對專業素養、行業需求缺乏認知和定位,導致職業教育人才與企業需求匹配度低下;部分職業院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也只是紙上談兵,未能有效實質性落實。
(四)職業教育所育之才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不高
職業教育所育之才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普遍偏低,與本科生相比更是自慚形穢,一定程度上從骨子里認為不如白領,在車間工作只是工人角色,難以尋求職業光明和走出精彩,職業教育人才無形之中內心背負著一種難以釋懷的精神壓力和職業束縛,自身專業、技能、創新優勢無法發揮和展現。
2
職業教育發展對策建議
(一)多維度宣傳立法,提升認可程度
一是加大職業教育法律地位,通過《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體系,進一步鞏固職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特別是與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各有千秋的對比和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強化職業教育宣傳力度。從高三年級各校加大宣傳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讓職業教育的優勢與普通本科優勢相得益彰。無優劣之分,只有合適之別,報考志愿材料、宣傳冊強化職業教育地位、作用及意義。三是展現職業教育發展成果,對職業教育人才的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推優樹典,通過媒體報道、企業宣傳等形式提升職業教育對國家戰略、經濟建設、產業變革的重大意義。
(二)優立體規劃布局,推進產教融合
區域產業與職業人才協同發展,將是區域社會經濟水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深入開展產教融合具有深遠意義。我國已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時期,區域產業體系完善、產業結構升級、產業布局優化、技術創新等,對推動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意義重大。
一是建強校企政溝通機制。二是優化專業建設,區域職業教育院校要充分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推新出陳響應區域發展需求,優化產業布局。三是強化校企合作。職業院校積極與企業做好專業對接,崗位對接,開展“訂單班、冠名班、定向班”等合作,真正實現入校是學生,入企是職工的良好局面,將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形成職業教育人才出校理論知識扎實,入企則人崗匹配。打造區域職業教育專業優化,產教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三)精準訂單培養,實現人崗合一
將職業教育所育職才的理論知識優勢與企業崗位實踐能力有機結合。是實現人崗高度匹配,從業者價值體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規劃。職業院校與企業強化戰略合作規劃,含企業崗位設置,戰略規劃,人才需求、重點產業、專業設計、課程安排、人才培養模式、規劃職業教育所育人才在校專業能力培育,在崗操作能力強化,在校在企業學習提升布局等。二是加快人才角色轉變。結合校企合作,打造頂崗培育,訂單培育班,協同職業院校將培育模式優化,形成入學即有工作,入企即有崗位的模式,邊強化理論知識邊企業崗位技能提升,實現畢業能上崗,上崗能勝任的局面,強化雙方師資互任互聘制度,互相委派學習指導,提升職業院校師資提升實習實訓能力和水平,提高企業師傅理論知識指導能力,實現校企共贏。三是加強科技成果產出。依托職業院校理論知識、企業實訓實習設備優勢,鼓勵人才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工藝優化、挖掘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讓職業教育人才職業、社會價值凸顯。
(四)多元評價體系,提升職業“三感”
激發職業人才潛力,夯實職業人才綜合能力,建立多元化人才評價體系提升人才幸福感、獲得感和榮譽感。一是建立榮譽至上體系。對品德高尚,愛崗敬業,專業素質技能突出,發揮“傳幫帶”作用的技術人員禮物榮譽獎勵,授予單位“大能手”稱號并納入學習標兵系列,全公司通報表揚。二是建立創新至上體系。對專業技術能力強,潛心鉆研科技創新、工藝改善、技術創新、挖掘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等有實質成效的給予資金獎勵及表揚,優先推薦省市勞動模范,掀起大膽創新,加速轉化的熱潮。三是建立同待遇體系。對專業技術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強且有成果轉化產生經濟效益,在職稱評定方面可破格提升,待遇檔次、年終獎勵等方面可與部門主管、高管、經理享受同等待遇。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征程展現新作為。堅信職業教育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今天一定會大有可為,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