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與研究型本科、應用型本科的不同
2021-06-04 08:57:51
fxb
目前,我國的本科教育已經形成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雙軌并行”,研究型、應用型、職業型“三類并存”的發展格局。引發的問題是三類本科教育之間的區別尤其是應用型本科與職業型本科區別不清導致了人們的茫然。審視相關研究,要么屬于分類發展的意義研究,要么屬于職業本科的需求研究,通常是針對職業本科本身的研究。如,有人認為職業型本科是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的產物,有人認為應用型本科是職業型本科的形態之一。單一研究對象未能體現本科教育類型的差異,比較研究缺失難以體現職業型本科的獨特內涵。為此,有必要在類型教育視域下,通過分析比較,彰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
01 本質屬性不同
首先,三類本科的發展邏輯存在差異。研究型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屬于普通教育體系,盡管兩者均源于學科的分化,但研究型本科的邏輯起點是促進學科發展,其發展遵循學科深化和學科分化的基本規律,本質上是理論性的。而應用型本科的邏輯起點是促進行業領域發展,行業領域的交叉融合要求應用型本科必須遵循多學科交叉。職業型本科的邏輯起點是職業發展需求,遵循工作體系邏輯,它是因為技術技能復雜程度上升而出現,不是因為學科深化或分化所派生的,本質上是實踐性的。
其次,三類本科的社會功能存在差異。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是人類促進社會發展的兩類活動,認識世界更多需要研究性學術型人才,改造世界則需要職業性、應用型人才。研究型本科培養的人才重在認識世界,發現科學規律。應用型本科培養的人才重在將科學原理轉化為工程設計或規劃決策。職業型本科重在將工程設計、規劃決策等轉化為實際產品等物質形態或對社會產生具體作用,履行技術技能的傳承、創新、迭代的社會功能。三類本科教育培養的人才構成了發現、設計、實施三環相扣的人才鏈和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第三,三類本科的職業屬性存在差異。各類人才都有職業歸宿的社會現實引發了職業類型的概念,如,科學家屬于理論性職業,律師、醫生等屬于工程性職業。依據《教育學名詞》解釋,理論性職業和工程性職業統稱為專業性職業,泛指工作復雜程度高、需要運用某學科知識進行自主及創造性工作的職業。而技術技能型職業被歸于非專業性職業,泛指依據職業自身需求、按照一定理論開展實踐和創新的職業。因此,從職業屬性看,研究型本科和應用型本科的服務面向是專業性職業,而職業型本科的服務面向是非專業性職業。
02 專業設置不同
2021年1月,教育部把《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作為1號文,體現了專業設置對類型區分的關鍵作用,強調了三個要求:一是職業發展的導向性。普通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基于學科導向,嚴格遵循《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分學科門類、專業類、專業三個層級,位于學科體系與社會職業的交叉點。相比之下,職業型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參照《職業分類大典》《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與社會職業直接契合,具有明顯職業導向。二是產業發展的跟蹤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要求對接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新模式、新職業,特別是滿足中高端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且五年更新一次,強調了專業設置與前沿技術的密切跟蹤和及時調整。三是特色優勢的示范性。如果說普通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注重增長性,那么職業型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強調示范性,要求專業設置與學校辦學特色相契合,所依托專業是省級及以上重點特色專業,有省級以上優秀教學或科研團隊和較好的校企合作基礎,便是強調示范性的明證。
03 課程體系不同
課程體系作為教育質量的基礎保障,是教學與學習的前置性要素,教育類型的不同決定了課程體系的差異。就普通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發展看,盡管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兩層樓”,20世紀90年代“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層樓”、21世紀迄今“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大類課程+專業教育課程”的“新三層樓+個性選修”等階段,但均屬于“添枝加葉”的改良,從未觸及課程體系的實質內涵。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作為新的本科類型,重構課程體系是強化類型特征的關鍵一環。研究型本科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學術型人才為主,其課程體系基于學科導向,目前學界針對“三層樓”體系的弊端,提出了由通識教育課、學科大類課、主修專業課、大四頂峰課構成的“A”型課程結構。應用型本科以培養“重能力,強實踐”的工程型人才為主,其課程體系基于專業導向,理論基礎要求相對降低,但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占比顯著增加,其課程體系屬于大“T”型結構。職業型本科以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主,其課程體系基于職業導向,其人才培養不僅注重較多的實踐占比,而且強調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因此其課程結構應當具有“Π”型特征。
04 畢業要求不同
教育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測評要點指標分解方案》把“實行1+X證書制度”列為了一級指標,強調職業本科教育是學歷教育與資質培養的有機結合,體現了職業能力要求與普通本科的明顯差異。為了避免“1+X”制度被“窄化”或“矮化”,需要強調三個問題:一是深入理解“1+X”的用意?!?+X”證書制度旨在通過結果導向,倒逼重訂培養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要求與資質認定標準相融通,學習評價方式與技能鑒定方法相融通,學歷教育管理與職業資格管理相融通。二是合理認清1與X的關系?!?+X”證書制度中的“1”是本科學歷經歷的證明,“X”是學生依據培養要求和自身志趣對“1”的強化,“1”與“X”是主輔關系而不能本末倒置,不能過分強調“X”導致資質證書泛化。三是引導學生穩定發展方向。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要引導學生正確認清自己,穩定發展路徑,培養專注精神,資質證書泛化無法培養某方面的專家,只能成為“樣樣略通,無一精通”的雜家。
文章來源:職教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