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職院為職業教育帶來哪些“先行示范效應”?
最近,深職院又雙叒叕火了。
3月18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職院”)發布2022年招聘公告稱,擬公開招聘132個博士、副高及以上職稱崗位和63個碩士等其它崗位,其給出的薪酬待遇不敢說秒殺業界但也是極具競爭力:博士學歷起薪38萬/年,副高職稱以上起薪44萬/每年,碩士學歷起薪23萬/每年,具有三年相關工作經歷的碩士起薪26萬/每年!
3月19日,深職院官宣,該校連續七年高居中國科教評價網“金蘋果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首位,傲視全國1484所高職高專及32所職業本科院?!衲?月24日,深職院剛成為了清華大學“學堂在線”高水平慕課中唯一入圍的高職院校!
被譽為“高職中的‘清華北大’”,深職院到底有多“高大強”?她又如何在短短不足30年時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至今傲視群芳?在我國職業教育迎來歷史最好發展的機遇期,深職院這枝“職教之花”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寶貴啟示?
一、“榜一大哥”深職院
2019年7月28日,《中國新聞周刊》曾以《深職院:高職中的清華北大》一文,讓深職院聲名大噪,文章提到:成立于1993年的深職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第一名,被稱為高職里的“清華北大”。

《2022-2023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Top10(圖源:中國科教評價網)
“高職中的清華北大”并非捏造戲謔。在教育部以及國內各類高職院校排名中,創建于1993年、校史不足30年的深職院卻常年高居榜首,成為了全國1482所正規高職院校的頭牌。
深職院的一系列榮譽光環也絕非浪得虛名——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A檔建設單位,擁有1個國家級精品專業、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2個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范專業、5個省級示范專業、各項競爭指數和綜合指數排名均滿分……包括但不止于這些軟硬實力加持,深職院霸氣外露。
深職院到底有多牛咱口說無憑,廣大考生以及深職院歷年錄取分數線最有說服力。比如,深職院作為大專院校,無論實力地位乃至品牌形象固然無法與985/211名校相提并論,但對于廣大普通考生來說,深職院卻有點“高攀不起”——她不僅是高職院校中的第一名,在位置環境就業等方面更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深職院近些年的錄取分數線也是水漲船高,甚至捶打不少普通二本院校!
2021年高考季,深職院面向廣東省總共計劃招生專業81個、招生5017人,當年的錄取分數線繼續領跑全省同類院校,其中深職院與華南師范大學合辦的三二分段協同育人專業受到考生高度關注,錄取分數線達歷史新高(歷史、物理類最低錄取分數線分別為501分和488分,分別高出去年12分和26分,分別超出本科線53分和56分),各科類分數線均居全省第一,整體生源情況呈上升趨勢,生源質量再創新高。

面向省外招生方面,以2019-2020年深職院在河南省理科為例。2019年河南二本省控線是385分,而深職院在河南錄取分數線是415分,高出二本線30分;2020年河南二本線為418,而深職院的錄取分數線為455,高出二本線37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無須過多地為深職院搖旗吶喊或高唱贊歌,畢竟人家實力就擺在那里,但我們仍然需要探究,辦學僅29年的深職院是怎么達成的,這無論在當下還是著眼于未來都更有意義。
二、深職院為什么這么牛?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深職院不僅抄近道還有加速鍵,不用30年便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成為了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一顆明珠。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要靠必需的自我奮斗,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深職院的成功絕非偶然,影響的因素也很多,但最關鍵的三大要素無非人、財、物,而衡量一所職業院校的“含金量”,則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院系及專業設置、就業率及就業前景、產學研用及創新發展、學校發展前景及空間等多個維度。
首先是人,即人才。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人才一是看生源質量:該?,F有全日制在校生23,845人,上文所提到的“深職院錄取分數比普通二本最低控制線高50分”足以說明,此處不再贅述;二是看更關鍵的師資力量:截至2021年末,深職院教職工總數2039人,其中專任教師1463人,占比72%,其中博士531人,碩士及以上占比90.43%;正高167人,副高及以上722人,高級職稱占比49.35%,“雙師型”專業課教師占比90.41%,學校還有629名來自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
此外,深職院的師資隊伍藏龍臥虎,擁有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454人次,包括但不限于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技術能手、珠江學者、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省級技術能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等,并柔性引進諾貝爾獎團隊1個、長江學者和杰青團隊3個。
其二是財,即財力。深職院辦學經費以財政投入為主,但辦學經費充足。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生下來就在羅馬。在財力方面,以深圳大學、深職院為代表的深圳本土高校,別人真的羨慕不來!
以2021年為例,當年深職院預算收入達24.16億元,可在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收入榜中排第60位,超過中國礦大(北京)、北京林大、中南財經政法、中國政法、對外經貿、東北林大、中央財經、西南財經、上海財經、上海外國語、北京外國語等名牌大學和央美、央音、中戲等“國字號”藝術院校;
在廣東省內,深職院的預算收入雖然遠不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等部屬高校以及廣深兩市的“嫡系長子”廣州大學和深圳大學,但與其他省屬高校相比,深職院的“財力”一點不落下風,甚至遠超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一二本院校!
其三是物,即家底兒、家當。在深圳特區強大的財政支持下,深職院可謂家大業大、底氣十足。畢竟,家徒四壁談何實力?蝸居一隅哪來前途無量?
深職院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深汕合作區等六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4509.48畝,生均占地面積126.0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9.19萬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33.21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23.04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6.08萬元;生均圖書142.61冊;現有校內理實一體化教學場所101個,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8個,校外穩定的頂崗實習基地588個……嗯,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深職院就是這么壕!
貴為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排行榜“七連冠”的“榜一大哥”,如果說人財物是深職院紙面上的“硬實力”,那么,其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院系及專業設置、產學研用及創新發展、就業率及就業前景、國際化發展空間等則更能體現深職院的軟實力。
一是教育教學方面,深職院一直把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以培養適應智能時代需要的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瞄準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緊貼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專業,打造品牌專業與特色產業學院,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
二是在教學科研方面,深職院擁有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范專業12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5項,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3門;獲批省部、市區級科研平臺60個,獲省、市級獎勵71項,近五年科研到賬經費7.9億元,年均1.58億元,科研經費總量位居全省高校前21名。
三是在院系及專業設置方面,深職院現有專業83個,所有專業對接深圳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15個專業群全部專業隨產業動態調整;
與此同時,深職院以培養適應智能時代需要的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瞄準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緊貼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專業,打造品牌專業,與華為、ARM、阿里巴巴、平安、比亞迪等名企緊密合作,共建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ARM智能硬件學院、比亞迪應用技術學院等14所特色產業學院,校企共同制定專業標準、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師資團隊、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四是在產學研用方面,深職院堅持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研導向,重視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合作,組建成立了應用技術研究院、文化創意產品研究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等三大綜合性研發平臺。
五是在創業創新教育改革方面,深職院以“五維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為引領,打造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全球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以及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培養的成長搖籃,逐步完善跨界融合、產品試制、創業孵化、創業投資的雙創服務體系,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并獲評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廣東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深圳首批十大創新創業基地等。
六是在就業率及就業前景方面,深職院已累計培養15萬余名全日制??飘厴I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2021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9.2%),畢業生在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就業率、畢業生創新創業率、畢業生起薪水平高于全國同類院校平均水平等多項人才培養質量指標,均位居全國高職院校前列。
“2021年華為ICT人才聯盟雙選會-深圳站” (圖源:深職院)
如去年11月,由華為主辦、深職院協辦的“2021年華為ICT人才聯盟雙選會-深圳站”活動中,共有61家華為生態伙伴企業進校招聘,為深職院等院校的800余名應屆畢業生提供超1000個ICT就業崗位。
七是在國際化發展方面,深職院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國際化辦學步伐,充分利用區域與自身優勢,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建校以來,已累計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181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雙方在學生交換、課程合作、科研合作、短期研修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形式多樣的教師和學生國際交流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還聯合中興、招商港口等世界級名企“走出去”,在提高學校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同時,為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與語言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3月,深職院青年戰疫突擊隊支援南山街道抗疫行動(圖源:深職院)
正因有強大的軟硬實力加持,深職院辦學成果顯著,不僅成為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首批國家級示范校,還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中國十大最具就業力高職院?!?、“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中國十大創新型高職院?!钡葮s譽稱號,拿獎拿到手軟。
誠然,深職院的成功有時代發展必然和歷史經緯,她的成功不能復制但能給人莫大啟示, 也為深圳發展教育事業、為全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樣板。
三、職業教育的“深圳答卷”和“先行示范效應”
2020年12月,教育部會同廣東省人民政府將深圳列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市域試點,并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的實施意見》,支持、推動深圳率先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格局,勇當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教育的開路先鋒;在中職教育方面,將支持深圳實施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計劃,支持深圳創建6-8所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
教育部首先將支持深圳構建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體系,支持深圳建設一批一流的職業學校、一流的專業群和一流的師資隊伍,其次將支持粵港澳職教聯動發展,打造世界灣區的職教高地;廣東省則將大力推動深圳職業教育和高端產業加深、加強融合,大力支持深圳的職業教育走向全省、走向粵港澳大灣區、走向全世界,發揮其“排頭兵”作用。
深職院的發展和經驗證明,城市與高職教育互惠共生,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為產業服務,深圳擁有良好的產業環境、人才環境、創新環境和政務服務環境,這些都成為拉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建設深圳職業教育高地的有利條件。經過近30年的發展,深圳的職業教育和產業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形成了良性的循環,校企合作及產教學研深度融合,又進一步助推了深圳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包括深圳技術大學、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技師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以及華強職校、南華職校、建華職校等在內的深圳高職中職院校群,將積極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教育體系,為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交出“深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