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產業鏈安全和技術進步,中國新能源汽車有彎道超車機會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新能源汽車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必須是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與國際化等方面的超車。
日前,比亞迪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比亞迪在汽車板塊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比亞迪由此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
與其他傳統燃油車企業不同,比亞迪汽車從誕生之初就走兩條路線,由于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長期積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更強,因此,比亞迪燃油車業務包袱小,而新能源車發展潛力與競爭力大,能夠快速實現快速轉換。此前,一些國際大品牌車企因環保趨勢而宣布將在15年后或更遙遠的未來停售燃油車,為自己轉型留有足夠時間。國內北汽、長安等車企也曾宣布2025年后全面停售燃油車。
比亞迪宣布停產燃油車取決于市場的變化。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總量同比增長181.0%至331.2萬輛,零售量同比增長169.1%至298.9萬輛。與此同時,2021年國內燃油車批發總量下降4%至1779萬輛,零售銷量下降6%至1716萬輛。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告別培育期而進入一個快車道。比亞迪的銷售數據顯示,其新能源汽車3月全系銷售104338輛,同比猛增346.2%,將燃油車產能轉化為新能源車產能可以緩解產能不足的問題。
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但其也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補足。首先是續航比較短,進行長途旅行面臨挑戰,且冬夏季節開空調會導致電力短缺更嚴重;其次,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過長,部分城市公共充電樁較少;其三,二手車保值率很低,與手機一樣更新換代快,屬于快消品。在一些主要城市,新能源車在上牌和限行等方面有特殊照顧政策,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再加上新能源汽車現在被視為科技行業,智能化、無人化趨勢下培育了大量粉絲。此外,在燃油價格越來越貴的背景下,電動車的低成本也是大家購買的主要原因。
就整個汽車產業而言,中國應該繼續堅持兩條腿走路,而無需設置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不等于整個行業放棄燃油車。比亞迪停產燃油車是因為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競爭力優勢,但大部分燃油車企業不具備這個優勢。中國幅員遼闊,很多地區的地形、氣候不適合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而且,如果汽車全部電動化,會對中國能源安全帶來挑戰,因為中國電力主要依靠本國煤炭,會更快地消耗我們的煤炭儲備,導致能源外部依賴會加強。德日等傳統汽車大國正面臨新能源汽車的挑戰和壓力,正好給中國燃油車企業創造追趕的機會。
中國新能源汽車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必須是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與國際化等方面的超車。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保有量、售量、電池產量以及企業數量等都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我們在產業鏈和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在整車領域,中國系統集成能力比較強,有眾多企業參與,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的偏好,喜歡在新車上堆砌各種新技術功能,以凸顯科技含量。但這種強調迭代速度的做法容易忽略售后服務,而售后服務與質量幾乎同樣重要,如果中國企業不解決售后問題就難以走出國門,更難以對國際同行構成競爭優勢。
美日德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維持汽車強國的傳統地位,強化產業鏈的本土化以確保產業安全。中國雖然在電池產能方面居于首位,但在芯片、高速軸承、高端材料、毫米波雷達、軟件、傳感器以及電驅系統、智能控制等方面技術有差距,或存在“卡脖子”現象,如果不解決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和技術問題,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目前的規模優勢或將失去可持續性。因此,我們應該形成產業共同體應對和化解這些挑戰,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