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賽,促進中國職業教育發展
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特別賽上,我國獲得21金3銀4銅5優勝的優異成績,這是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呈現,也是中國對世賽進行深入研究的結果。關于世賽參賽體驗,關于職業教育以及技術人才的培養,中國處于什么階段,還需要從哪些方面提高,本報記者采訪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數控銑項目比賽金牌得主周楚杰、北京市工業技術學院院長蔡夕忠、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天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陳曉曦、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和震。
參加世賽比技能,也拼心態
2022年10月,周楚杰在德國萊昂貝格德瑪吉工廠參加了世界技能大賽并獲得金牌。他參加的數控銑項目的比賽由三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需要進行2小時的編程和3小時的機床加工,整個賽程持續6天?!氨荣愔饕疾靺①愓叩某叽缈刂颇芰?、加工工藝安排能力和編程能力?!敝艹苷f,“與中國參賽選手來自職業學校不同,外國選手都來自企業,并側重企業應用?!?/span>
初中畢業后,周楚杰進入職業中專,選擇數控加工專業。16歲的周楚杰報名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績優秀,此后,他進入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習?!拔蚁雲⒓邮澜缂寄艽筚?,也想拿金牌。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集訓隊的目標就是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敝艹軐τ浾哒f。通過層層選拔,他作為數控銑項目中國唯一選手參賽。周楚杰說,在一次次比賽中他磨煉了自己的心態。如果心態不好,編程就容易做不好,從而影響之后的機床加工。
周楚杰在回憶職業技能學習的過程時說,一開始進入車間進行實操時,自己做出零部件的成就感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拔椰F在要更加努力鉆研技能,并且將理論知識重視起來。今后當老師更多需要的是知識和技能的輸出?!敝艹苣壳耙呀浟粼趶V東省機械技師學院任教,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越往后學,就越發現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對零部件形態改變的內部原理和切削原理不清楚,實操就不會好?!?/span>
此外,周楚杰說:“教練不僅要把技術技能傳授給選手,還要關注選手的生活和心理?!彼f,目前自己只能幫學生解決技術難題,還需要積累經驗,學會怎么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中國有4家世賽研究機構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副教授陳曉曦曾參加中國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并獲鉗工組第5名,多次作為翻譯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目前是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天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關于中國在世賽上取得進步的原因,陳曉曦表示,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國職業技能教育的進步、中國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的建設都是重要原因。2014年中國舉辦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2015年世賽中國就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中國加強對世賽的研究、科學備賽,目前中國已經有4個世賽研究機構。
陳曉曦認為,作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技能大賽,世賽對中國職業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世賽提供參照系,讓中國職業教育水平有了坐標;世賽為選手從技能學習者轉型為專業從業者提供機會;世賽歷練了孩子們的心理韌性和復原能力;在就業上,參加世賽的很多選手早早被企業鎖定,還有的選手留校任教。據北京市工業技術學院院長蔡夕忠介紹,在該校參加過世賽集訓的很多選手現在都在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的企業工作,“優秀的學生很難留校,有的學生在集訓的時候就被企業挖走了”。
世界技能大賽起源于二戰結束后技術工人短缺的歐洲。陳曉曦告訴記者,70多年來,世賽初心不變,其自身的機制確保競賽項目的設置能夠體現現代制造業發展的要求?!暗乾F在也確實面對挑戰。因為科技的發展使職業生命周期縮短。兩年一屆的世賽需要應對新職業、新技術的變化?!标悤躁卣f。
這種挑戰也反映在職業技能教育上,他認為,在科技變革的影響下,依賴于動手的技能和依賴于設備的技術之間的邊界開始模糊。我們需要培養復合型、學習型人才,既要精通專業,也要有通用的綜合技能。
陳曉曦對記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技能人才也要跟上?!苯涍^多年發展,截至2021年,中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占就業人員1/4,其中有超過6000萬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30%。陳曉曦曾經赴埃及、埃塞俄比亞工作,參與埃塞—中國職業技術學院的籌建,該學院是中國援非項目之一。
設置專業不能一窩蜂
作為世界技能大賽的中國集訓基地之一,北京市工業技術學院目前擁有數控應用技術、汽車應用技術、環保與生物制藥、智能產業技術、文化創意產業技術5個系16個專業。其中,這里的世賽中國集訓基地承接數控車、銑、水處理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4個比賽項目的集訓。在近4屆世賽中,該校奪金率達到50%。
“學校課程設置的變化很好地體現了社會需求的變化?!北本┦泄I技術學院院長蔡夕忠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課程設置從服務所屬企業到服務現代化制造業,專業從聚焦工業制造業到關注環保、文創產業,蔡夕忠說:“學校內的不同專業,輪流做老大?!?/span>
記者參觀學校時發現,校園除了教學樓之外,還有分屬不同專業的廠房。這是學生們進行實訓時使用的。其中,世賽的集訓基地獨享一座廠房。據蔡夕忠介紹,學校的課程體系更多強調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技工學校的特點就是以就業為目標,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在蔡夕忠看來,技術的進步對職業技能院校的辦學影響非常大?!皩W校如何緊跟技術進步,又能保證職業技能教育特征,這很關鍵?!彼f,“職業技能教育有時會一窩蜂地新增很多專業。比方說,不是所有企業都要引進大規模生產線,鉗工就很稀缺,但是很多學校已經沒有相關的專業。蔡夕忠認為,基本技能不能丟,可以在此基礎上附加上數字化等先進知識?!?/span>
職業教育只是“技能鏈”一部分
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和震介紹說,職業教育的基本邏輯是圍繞產業發展培養技術型人才,這是現在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也有明確規定。和震認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不乏優秀的典型案例,但是整體質量還有待提高。 “技能鏈”是從技能開發到技能培養,再到技能使用、評價的完整鏈條。職業教育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做好這一部分需要貼近產業需求和建立職業能力標準,不是職業學校自己能夠完成的。
據了解,在德國,由聯邦職教所來開發職業標準,每兩年更新一次;職業教育的教材也不是職業學校老師來寫,而是專業教材開發機構組織各行業專業人才共同編寫;評價也不歸屬職業學校,而是全國有完整的職業證書考試體系,各行業協會代表企業進行考試。和震認為,行業企業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因”,職業教育起源于產業發展需要,因此要讓校企暢通合作,并加強國家投入。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企業人才需求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會帶動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發展。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高莘】